搜索

欧宝体育娱乐平台:海得控制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表时间: 2022-04-29 00:23:02 来源:欧宝体育首页APP 作者:欧宝体育app客户端


  公司所属行业为工控行业与专用电气设备制造业。工控即工业自动化控制,或者是工厂自动化控制,主要利用电子电气、机械、软件等产品组合,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气控制等手段,实现工厂的生产和制造过程更加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并具有可控性及可视性。工控行业兼具成长性与周期性。其中,成长性来自人口红利后、机器替代人的迫切需求,以及国产品牌的持续进口替代;周期性主要与制造业景气度相关。工控行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自动化与信息化产品与技术的快速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式发布,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落实上述目标,国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规划提出,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智能制造的最终实现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均要实现智能制造所需的核心能力。首先,在智能制造整个过程中需将智能装备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其次,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并利用各类系统优化软件等信息化手段提供生产方案;再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通信手段实现设备及数据间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生产智能化。智能制造需要长期坚持,分步实施。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加速进行,如何助力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制造企业提供符合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公司作为方案提供商需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公司的智能制造业务战略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赛道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公司主营业务分为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高端专用设备及服务等三大板块。业务分别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为工厂和基础设施领域的智能化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利用同属自动化领域范畴的电力电子技术为新能源电力提供专用设备。报告期内,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服务型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智能制造”的发展主战略,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品技术、应用技术、集成技术的市场化步伐;以多年积累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和集成能力优势为基础,结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针对智能制造行业客户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市场趋势,以数字化为基础,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应用为方向,围绕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纵向集成及横向连接布局产品,围绕工业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通过聚焦“数据”,构建“软”实力,按照“连接、融合、优化、智能”的推进步骤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型制造能力。

  截至报告期内,公司系上海市电子电器技术协会、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全国信标委云计算工作组、工业互联网协会、智能制造产业协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上海市科技企业联合会等组员或成员单位。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围绕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以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长期积累的用户和市场为基础,结合十几年来在工业信息化领域和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实践,开展以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业信息化技术及其融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软硬件产品、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节能化,助力客户降低生产和管理能耗,进而实现生产制造的绿色智能发展。主营业务包括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电气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通过与国内外主流电气自动化产品厂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公司的自有产品,为客户提供包括执行层、控制层、数据交互层所需的电气自动化产品与技术服务。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汇聚了海得控制成立以来覆盖全国销售市场的渠道资源和客户资源优势,众多分属不同行业的配套用户也是公司自主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潜在的销售市场。随着设备制造企业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绿色化制造需求的日益增长和企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客户资源将协同增强公司智能制造整体业务的市场拓展。

  工业信息化业务主要为交通、电力、化工、冶金、矿产、制药、市政管廊、3C等行业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服务及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与实施。

  业务定位是帮助工业客户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目标的基础能力建设,并结合行业需求提供以 “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特征的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行业与基础设施行业客户提供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系统集成应用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 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为客户构建安全及高效的生产和运维网络,提供包括高可靠性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安全策略及智慧网管软件等产品;并通过有线、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的设计、实施、诊断、维保等服务方式,帮助工业用户实现智能设备的全域化管理,进而达成生产作业协同、设备统一管理和便捷运维的管控一体化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为客户提供一个完整开放的软件基础架构,此基础架构包括统一数据库及管理、云边结合的SCADA、主流通讯协议和API接口,以及AI、3D、MR、语音等技术化工具,方便用户及第三方的接入、使用、开发,助力企业渐进式完成全面智能化战略部署。产品涵盖 NetSCADA组态软件、智慧排产物流调度软件(WMS+WCS)、智慧网络一体化平台软件、iWorx工业互联软件等。

  - 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围绕客户不同层级生产和运维的数据计算、数据存储及数据安全需求提供高可靠的计算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产品及服务涵盖具有容错功能、可实现虚拟化部署及各类边缘计算应用的H&i Server高可靠性服务器、超融合工业企业数据中心及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解决方案,通过H&i Edge边缘计算产品、可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部署,为客户提供云边协同的高可靠数据计算平台。

  此外,公司致力于通过提供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储能等技术相融合的产品与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新能源混合动力系统)帮助高能耗行业用户实现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

  公司新能源业务是基于十几年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积累和成熟的开发试验平台,为新能源领域提供高端专用装备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产品包括可覆盖行业所需的系列全功率、双馈风电风机变流器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涵盖低温型,高温型、沿海型、海上型和高原型等多种系列与规格,具有可靠性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并网特性友好等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应用场合和满足各类主机配套用户的需求。

  公司经过长年的市场历练已成为风电行业整机装备制造头部企业的主流设备供应商之一;风电风机存量市场的运维、改造及备件服务业务近年来持续增长;探索和布局集中式和组串式储能系统的研发,不断推进公司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发展。

  综述,公司坚持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通过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围绕“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三个业务方向,通过为工业用户提供智能化的软硬件控制产品、数字化的管理工具和应用端的解决方案,帮助工业用户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提质增效和节能降耗,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在绿色发展领域,通过提供新能源动力系统、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产品与服务,助力清洁能源建设及工业用户节能降耗的需求。

  公司包括其全资和主要控股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以提升工业用户效率和安全为出发点,为工业用户提供高可靠性的采集、分析、决策和管理等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实施公司的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通过在工业控制领域二十七年市场历练的经验总结,结合公司自上市以来持续在工业自动化、工业信息化技术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方案研究实践,逐步积累和丰富了自主核心产品与集成技术的研发能力。近年来,面对依托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内部资源的整合、外部技术的引入、行业生态的共建等方式构建具有服务型制造新业态特征的核心竞争能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员工1128人,其中研发和技术人员247人,占比21.90%;公司作为上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建立了软件测试实验室、专用控制器实验室、MES实验室、起重自动化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工业私有云实验室及大功率电力电子实验室;通过“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动站”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研发的技术能力和开发能力,持续保持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

  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3项。参与完成国家工信部组织的《工业云应用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参与制订了GB/T25928-2010“过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出厂验收测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现场综合测试(SIT)”、GB/T37700-2019“信息技术工业云参考模型”、GB/T37724-2019“信息技术工业云服务能力通用要求”、GB/T40693-2021“智能制造工业云服务数据管理通用要求”、 GB/T40203-2021“信息技术工业云服务 服务协议指南”、GB/T40207-2021“信息技术工业云服务计量指标”等6项国家标准。报告期内,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服务型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企业。

  此外,“高性能起重与输送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入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大功率风力发电低电压穿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工控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研发及其在智能制造关键设备中的应用示范”列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完成了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面向制药行业的智能设备远程监控管理运维云平台”、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项目“智能制造远程监控管理云平台”、上海市重点技术攻关项目“基于边缘计算的设备智能管控一体化平台研发及产业化”、上海市产学研项目“制药智能工厂生产物流调度系统柔性管控优化算法研究”、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EH11系列一体式冗余高速中型PLC”和“ICS网端控一体化管控平台”等一系列多个项目的验收,公司自主研发的“H&I 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信息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等级”、“机电安装专业承包”、“特种设备(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等资质的获得提升了公司集成服务能力。公司目前已拥有众多专利等知识产权。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24项(授权数317项),其中发明专利107项(授权数35项),实用新型专利282项(授权数247项),外观专利35项(授权数35项)和软件著作权178项,注册商标48件。

  基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对于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IT技术的复合化应用需求,公司凭借近三十年来在自动化、信息化领域的实践与应用,通过专业化人才管理和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以自动化控制技术、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复合型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通过不断完善薪酬、福利、晋升等激励体系,坚持“以诚聚才,任人唯贤;以人为本,人尽其用”的用人原则,保持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在公司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中,通过总结自动化、信息化和高端专用装备制造的业务特点,公司在供应链、研发、客户服务、产品质量、资金安全、战略规划、风险管控、专业性人才管理与培养等诸多方面具备了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优势。公司通过数字化协同管理综合平台系统建设的持续投入各项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增强对客户需求的服务能力、对供应链的协同能力、对服务过程的管控能力,努力实现两化管理体系的3A级认证。

  公司通过多年来建立的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依托积累的控制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储备和较强的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依托公司多年来在工控市场形成的品牌美誉度,把握市场对多专业,交叉技术的应用需求,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产业联合等手段,不断推出可有效满足工业用户对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的智能化软硬件产品和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互联网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以关键软硬件产品、行业最佳实践方案为主要特点的市场竞争优势;通过业务协同发展的策略,保持信息化业务在工业行业与基础设施领域的相对优势,发展以自动化业务市场为基础,把握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对信息化产品和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资源互补,协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2021年,国内疫情在“内防扩散,外防输入”保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整体经济稳步复苏,全年GDP最终实现8.1%的增长,纵观全年各季的GDP增速,分别由上半年的18.3%、7.9%,下半年较快下滑至4.9%、4.0%,增长势头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国外严峻的疫情形势导致全球物流和供应链紊乱,以芯片为代表的电子物料及电子类产品因供应商生产停摆导致供应短缺;大宗商品和生产原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加速上扬。这些不利因素和实际困难是国内制造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报告期内,公司牢牢把握疫情趋缓,市场需求反弹和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所提出的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要求,聚焦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把握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的历史时机,按照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管理目标,推进各项业务有序开展,通过打造与完善数字化协同管理综合平台的实践,逐步提升内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一体化管理水平。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25%,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4.81%;下半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面临物料短缺、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海外工程因物流原因交付延迟,产品调试因疫情管控受阻等诸多困难,加之2020年第三季适逢疫情后市场需求报复性反弹,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快速上升等因素,导致本年度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形成较大的剪刀差,同比增速快速回落。面对严峻的下行压力,公司采取了以确保重点客户和重点工程需求为中心营销策略,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友好协商,按用户需求的紧急程度,合理分配可供产品及服务的资源,妥善解决合同执行问题,确保公司的运营安全,最终全年实现经营业绩同比增长的经营结果。

  2021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9,095.22万元,同比增长9.9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13,436.28万元,同比增长5.79%。

  公司工业信息化业务着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为目标的工业数据基础建设,结合行业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应用方案,为设备制造与基础设施等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安全增效、管控一体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产品应用、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等服务。具体而言,企业的智能化通常由基础建设平台化与智能应用系统组成,而智能基础建设需构建新型生产、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运用智能化手段保证数据完整、互通、及时、弹性、安全。智能化基础建设的内容主要涵盖统一网络、统一计算、统一软件三个方面。2021年,工业信息化业务聚焦行业应用,不断完善和提升以 “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为业务主体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能力,推进工业网络通讯、网络安全、控制软件与工业计算产品等产品的开发与迭代升级,持续加强信息化产品、自动化控制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业务的市场开拓和推广,助力行业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挖掘数据价值,保障运营安全。

  1、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网络是智能化的基础,构建“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是企业实现智能化的先决条件。

  公司工业网络产品业务主要包括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及组网应用系统、工业安全、工业无线通讯、工业网络管理软件、超融合工业云平台等产品和技术。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迭代iWorx工业网管软件产品、IndusCloud超融合工业云平台方案销售在高速公路、电力、管廊、管网等工业实现应用突破;网络安全产品与工业网络产品的组合应用在冶金、能源、电力等行业实现快速增长。网络安全方案成功应用于核电站保护系统网络安全加固改造项目和矿山3级等保项目。工业智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帮助行业客户实现一体化管理,满足客户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的网络运营和管理需求,整体提高客户的安全运营效率和质量管控,保障工业生产网络的稳定运行。

  2、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软件是智能化的核心。构建“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目的是为企业各类软件的应用提供“血液”融合,方便用户及第三方接入、使用、开发,助力企业渐进式完成全面智能化战略部署。公司软件产品及应用业务主要包括Net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软件、冶金无人化应用软件、SCADA-IOT方案、设备远程运维方案、数据冗余方案、车间级超融合数据冗余方案等。报告期内,通过完善和迭代SCADA软件功能,推出全新一代海得NetSCADA6.0工业组态软件,该产品具有电子签名、审计追踪、系统安全、MES报表功能,符合FDA、GMP、GAMP5等标准要求,在制药设备产线市场继续保持销售增长,在建材加工、3C电子设备、净化设备等其它OEM市场实现应用突破;冶金无人化应用软件、SCADA-IOT方案、设备远程运维方案新增WEB、流程、可视化等功能,为港口、矿业客户可提供远程设备的在线运营管理服务,大幅提升了客户的运营效率;在管廊、高速公路等成熟行业逐步建立软件实施标准,提高为公司系统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力和服务质量保证。

  3、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是实现企业智能化部署的心脏。基于客户对于云边协同的数据计算、存储和安全需求,公司推出了智能边缘计算及超融合计算等工业互联网相关产品,包括e-Control边缘控制器、H&i 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IndusCloud工业私有云方案等。报告期内,公司依托自身在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研发能力,着力打造海得全新一代重计算、重数据、易采集的e-Control系列边缘控制器。该产品以国产高性能嵌入式主芯片为底座,基于云原生架构,集边缘端“采、存、传、算、控、显”相关功能为一体,内含控制器、传感器、伺服等若干可控点的自动化逻辑系统,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应用场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多协议集中数采、综合监控类系统、云边协同系统、能源等核算类系统、安全类监控报警系统等场景,且已在制药疫苗产线、港口RCMS系统、电力管廊等应用领域实现突破。IndusCloud超融合工业云是针对工业领域企业数据中心提供的IaaS解决方案,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安全资源进行统一融合并以部门组织(或虚拟数据中心) 的方式向企业最终用户提供可动态调整的资源服务;IndusCloud超融合工业云还提供不同可用性的云主机,包括高性能虚拟机(无可用性)、高可用虚拟机(HA级别)、容错虚拟机(FT级别),融合不同级别的可用性虚拟机,满足工业用户对不同级别可靠性的需求,为企业用户提供全栈的工业级私有云服务。上述产品和方案的推出有利于满足工业领域云边协同应用需求的增长。此外,H&i Server容错服务器及系统管理软件,继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2019年中国电气工业创新产品等荣誉后,2020年再次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4、在解决方案和服务方面,基于公司在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和工业计算智能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报告期内,具有行业特征的工业智慧网络管理解决方案、IndusCloud高可用工业超融合解决方案、车间生产物流调度系统、冶金无人化系统方案分别在能源、汽车、食品制药、冶金等行业中实现应用,并通过第23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大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中国钢铁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高峰论坛、2021年上海国际地下空间展等行业活动,积极推广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在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智能系统集成和智能系统成套服务业务方面,为国际高端客户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提供智能系统成套服务,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控制系统提供智能系统成套服务,报告期内订单饱满,业务规模日渐扩大。

  综上所述,2021年公司通过多种举措,全力克服下半年电子物料和元器件严重短缺,海外工程受物流运输及人员派遣困难等不利因素,实现工业信息化业务全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主要是为机械设备制造行业OEM用户和电力、交通、市政等项目市场的电气成套商与系统集成商等用户,提供可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等智能制造基础能力的电气与自动化产品的配套与服务。报告期内,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依托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的业务发展时机,抓住国内经济复苏的机遇,通过内部经营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保持业务的增长势头。

  1、在市场销售方面,积极把握制造业快速复苏的有利时机,通过资源的有效配置,组织机构的优化,加大对新区域市场和新重点客户的投入,并根据制造业客户技术升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增加自动化与信息化系列产品资源的引入,完善产品组合,不断提升为客户提供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服务的能力;通过打造专业市场营销体系,不断总结各类设备自动化控制及信息化升级的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了高附加值业务的市场营销能力,实现了千万级配套客户数量同比快速增长。

  2、在内部协同发展方面,借助长期积累的设备制造行业客户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公司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的积累优势,通过增加软件、通讯等自动化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实现了公司自主品牌软硬件和通讯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提升了为OEM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通过工业软件、网络产品结合自动化控制产品的方案型销售模式,与用户间形成较强的粘性,助力设备制造商在设备端的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的市场竞争力。3、在运营管理方面,由于缺芯和供应链问题导致供应商无法按时按量交付电子类产品,对OEM和工程配套业务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公司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持续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整体效率;完善采购与库存策略,积极化解电子类产品缺货带来的重大影响,通过有效调剂、寻找替代、力保重点等措施,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配套的齐套率。此外,销售管理从严执行信控管理制度,强化对客户的风险评估,保持对应收账款和各项费用的日常管控力度,有效管控经营风险。4、在团队能力提升方面,针对业务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坚持以培养销售管理人才的S系列培训基础上,开展了以培养区域管理人才的M系列培训,完善了针对能力提升的分层培训体系,结合绩效考评、成果分享、晋级晋升等激励机制,形成自下而上的梯队人才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2021年公司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在克服供应商交付率不断下降,采购成本不断上升的逆境中实现全年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公司新能源业务主要聚焦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同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是以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产品化业务及系统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新能源风力发电市场结束了多年的电价补贴政策,正式进入电价平价上网时代。随着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变化,风电新建项目市场增速趋向常态,装机总量的下降及平价上网政策的倒逼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风机变流器每瓦市场售价较2020年大幅下降,叠加今年芯片供应短缺、所有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能源业务虽然未能完成年初制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目标,但公司变流器全年整体交付总瓦数同比增长50%以上,市场占有率按国家能源局公布的2020-2021风电新增装机规模数据统计,同比提升136%,公司新能源变流器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顺应风电变流器产品向大功率方向发展的市场趋势,密切跟踪行业头部风机制造商的产品规划和技术需求,着重满足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产品迭代技术需求。为适应风电平价上网时代的成本需求和响应国家对能源发电领域技术自主可控的政策要求,积极研发和测试自主可控的器件产品,提升自主可控核心部件比例,并结合系统优化进一步降低主机电控系统的建设成本,提升变流器的能量转换效率。报告期内公司相继研制出高性价比1140V三电平全新拓扑的全功率变流器(5.0MW-6.0MW)和1140V三电平双馈变流器产品(4.0MW-5.0MW),并在业内率先实现5MW-6MW产品的批量供货;为顺应未来新能源市场风光储综合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完成储能PCS产品的项目可行性分析并启动立项开发工作。

  2、在市场销售方面,通过与风机制造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开展新机型的联合研发,新市场的共同开发,深化紧密合作,加强重点客户、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的跟踪和落实工作,风机变流器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积极推动风机存量市场的设备技术改造和维保服务业务,该项业务全年收入较去年有较大增长,新签订单合同实现大幅增长。

  3、在运营管理方面,面对产品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围绕降本增效一方面开展供应链过程管理优化,引入更多合格供应商、通过加工设备的投入,扩大定制件的自制范围,另一方面从研发入手,运用技术手段,在满足技术性能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元器件、原材料和加工工艺的优化,提高单位工时的效率等系列措施,降低采购和生产成本,成本管控取得一定成效。围绕精益生产,运用数字化手段,进一步完善MES系统,实现车间无纸化作业和电子报工等。

  4、财务管理方面,通过对历史应收款的进一步清理,强化客户信用控制管理流程,实现了资金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较好改善。

  综上所述,2021年公司新能源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电子物料和电子原器件短缺、大宗商品和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的影响,市场处于激烈的洗牌过程中。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逐步达成,公司对新能源发电业务的广阔发展前景依然充满信心,只有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克服短期困难,迎接行业周期的挑战,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发展之路。2021年公司新能源业务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未达预期目标。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2021年,我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虽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支撑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前景广阔、长期向好的特点没有变。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正式发布,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尤其是国家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未来重点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推进智能制造,关键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和产业集群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

  公司的主营业务“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工业信息化业务、新能源关键设备业务”处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的主赛道。2018年以来公司坚持以智能制造作为业务发展的主战略,将其作为一项持续演进、迭代提升的系统工程,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持之以恒,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沉下心来,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增强内在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稳健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公司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为公司以新能源高端专用装备及服务业务为主的新能源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发展战略是以积累的自动化信息化产品和集成能力优势为基础,结合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一方面,建设以数字化为基础,以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应用为方向,渐进式帮助客户实现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以电力电子、能效管理等技术手段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产业,拥抱“双碳”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协同合作,以业务为起点,以市场为纽带,以生态求共赢,以契合公司发展战略为出发点,加快互补性投资兼并的步伐,稳步扩大主营业务规模,提升智能制造业务快速、稳健、持续发展所需的技术与产品能力。

  工业智能化基础建设,简称“智能基建”是“中国制造2025”和最终实现“工业4.0”的首要基础及必要条件,海得控制正是基于外部要求与内在能力提出工业智能基建的战略定位,而智能基建分为基础建设与应用系统两个方面,智能基建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一”,即“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一张坚强柔性的工业网络:海得控制的网络方案包括环网冗余、工业级产品性能、统一的全域IP网络系统、有线无线融合以及工业安全等,实现客户对工业网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需求。

  -一个专业开放的软件中台:海得控制以SCADA监控软件为基础,结合实时数据库,将B/S及C/S架构组合在基础平台上,融入AI、3D、语音等技术,为企业提供生产制造所需的开放性软件平台,帮助客户实现各类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运行一体化的需求。

  -一个集散可信的计算平台:云计算为企业的大规模协同工作、提高效率、降低内耗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云边协同需要一体化高可信的计算资源,公司将20多年来的单节点的冗余容错技术,推广至企业中央云及边缘计算,形成中央云、地中心、边缘端的三级容错的可分布式计算系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可信的计算平台。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或生态合作等方式打造适应行业用户构建智能基建的高可用性的相关产品的同时,通过系统集成,提供解决方案及服务等业务方式,结合网络、计算、数据的统一化、平台化技术,将各分散、隔离的系统通过连接、融合、优化,帮助工业领域用户逐步实现全域智能化。

  近年来,海得控制围绕助力工业智能化转型,形成了基础自动化、智能物流、智能运维、工业SaaS方案等智能化业务应用方向,帮助用户实现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满足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应用需求。同时,通过以数字化、信息化等管理手段,以电力电子、能效管理等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实现管理上与技术上的节能降耗,满足国家碳中和绿色制造的发展要求。

  根据公司对2021年度研发、市场、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总结,结合对2022年目标市场及目标客户的需求预测,结合国内经济形势,力争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以上所载公司经营目标不代表公司对2022年度的盈利预测,是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众多因素,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2022年,工业信息化业务将聚焦行业应用,继续推进工业网络、工业软件及工业计算软硬件产品开发与迭代升级。其中,“一张网”的核心产品IWORX-NMS大网管软件主要解决对工业现场的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可覆盖所有工业交换机、无线通讯路由器、服务器、摄像头等带IP地址的网络设备;“一计算”的基础产品边缘控制器根据工业互联网的特点,云边计算的场景,开发具备集,采(数据采集)、控(PLC控制)、存(边缘存储)、显(现场看板)、传(无线有线传输)、算(支持多种AI算法)于一体的工业边缘控制器;“一中台”核心软件产品SCADA针对制药行业的升级;“无人化行车”软件的研制依托于海得在卸船机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丰富经验,聚焦于抓斗类行车应用场景,解决3D点云技术与传感器间的协同,以及最佳路径的自动设计的难点,实现远程及无人抓取智能化应用。在运营管理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着力提升库存周转效率,交付及时率和服务满意率,实现降本增效。在市场推广方面,持续做好网络、软件、计算等产品的技术支持,实现多产品方案融合与突破,建立数字化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手段。在人力资源方面,优化业务组织构架,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完善薪酬考核机制,提升业务产出效率。财务管理方面,完善财务标准化流程,加强预算的过程管理和运营成本控制,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控和业务费用支出。在业务协同方面,加强同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团队的协同配合,拓展自主产品及解决方案销售的渠道;加强与外部企业的合作生态圈建设,通过产品融合、方案互补、共同研发等形式,加快解决方案业务的能力建设和市场推进工作。

  2022年,工业电气自动化业务继续巩固和提高各类工业电气自动化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加大自动化控制软件和信息化通讯产品的市场推广,进一步补充、丰富和完善有竞争力的数字化、智能化产品组合,形成与公司信息化业务在市场与用户端的广泛协同,提高对客户自动化信息化融合业务需求的服务能力。在管理方面,结合上海、华东、东南、华南、华中各大区去年业务开展和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提升组织绩效。运营能力方面,完成物流仓储中心的首期自动化分拣线;利用公司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完善合同管理、信控管理和报表管理的一体化整合,通过专业信息化工具,提升营运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完善市场销售、技术支持、产品管理等人员的梯队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树立全成本的经营意识,细化信用管控,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的前期评估,将风险管控贯穿于业务全流程。

  2022年,新能源业务的市场目标是通过与风机制造头部企业联合研发产品,共同开发市场,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方式,进一步提高风电变流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产品的迭代研发,形成满足市场所需的大功率、低成本、高质量、效率高的变流器系列产品;通过组建独立专业的后市场服务团队进一步扩大风机设备技术改造及维保服务的业务规模;实现储能系统和PCS的市场突破。在产品研发方面,完善可兼容风电变流器、储能PCS,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设备的模块化控制平台和可实现模拟现实的半实物仿线.X系列变流器产品的研发;完成已立项的储能PCS产品和风冷储能系统的开发等。在生产制造方面,通过生产工艺和流程的持续改善,逐步实现数字化、精益化生产目标。在运营管理方面,全面梳理从战略规划到组织执行的管理程序,初步实现运营管理体系标准化;建立数据中心并规范公司的过程数据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强化风险意识前置,严格执行销售合同的流程化管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逐年提高运营资金的周转效率。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制造业复苏进程趋于缓慢;国内疫情防控压力依然不减,经济仍将受到“滞”的困扰,“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公司将通过把握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的市场趋势,持续关注和开展自主可控产品和应用技术的研发,积极做好内部应对风险的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全球疫情可能给公司供应链带来的冲击影响,保持战略定力,规避决策风险敞口,稳步推进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随着新能源风电行业,尤其是陆上风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后,风机市场对大功率、高效能、低成本的变流器需求导致产品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积极推进产品优化升级;通过与风机制造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扩大产品配套规模,不断提升专属行业的市场占有率;通过供应链优化,降低采购成本,通过数字化生产能力的提升,控制和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升业务盈利能力;同时,加大对存量运维及改造市场的资源投入,推进新能源业务持续发展。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而取得的各项研发成果、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是公司赢得市场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出现泄密、复制、同业竞争等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生存造成巨大的影响。为应对上述风险,公司对所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专岗和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并结合电子化管理手段,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对知识产权按其实际可创造价值、对公司发展的重要程度、维护成本等进行分级;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数据信息,避免重复投入造成对公司资源的浪费;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可能出现的相关风险。

  公司自上市以来,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核心技术、产品与行业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能力。控制技术、软件技术与以5G、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技术与产品持续创新,将会降低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企业技术持续创新的基础,公司将会通过分享激励机制和薪酬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结合中长期激励方案,保持现有专业技术团队的稳定,并通过不断培养和引进复合型高端核心人才,满足公司发展对于技术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紊乱,主要电子元件和相关芯片的供应链风险短期内无法改变,电子类产品和部分电子物料将面临较长期的供应短缺,采购成本上升的压力趋于常态。其主要风险集中表现于OEM产品供应的齐套率下降,控制类产品因缺“芯”或采购周期延长等因素,导致在手订单或工程的按时交付率下降。面对上述不利因素,公司通过研发物料的调整,结合现货与期货采购的适时调配,采取积极主动的管控措施,解决因供应链短缺问题对采购、生产、交付、实施等环节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在满足销售需求的同时,努力克服因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对营业利润带来的影响。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华为最新折叠屏手机来了:9999元起,今晚预售!一季度营收超1300亿

  迄今为止,共6家主力机构,持仓量总计6.11万股,占流通A股0.0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8.49元,股价在成本下方运行。空头行情中,并且有加速下跌的趋势。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参控公司:参控上海嘉仪实业有限公司,参控比例为51.0000%,参控关系为孙公司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欧宝体育娱乐平台_欧宝体育首页APP_欧宝体育app客户端 Copyright © 2011-2020 www.gzsenj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双视角安检机

Design by:lxhd.cn

客服中心
热线电话
0755-2965161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二维码